放棄巔峰事業!60歲夫妻「自建房屋插秧種稻」隱居20年 與自然共生「曝光山村生活」:心靈很踏實

每個人都會有嚮往的生活方式,但很少人會實際付出行動,但這對夫妻卻給了自己勇氣,許了一個不一樣的未來。

現實生活中,柴米油鹽的愛情也許沒有傳奇故事裡那樣轟轟烈烈,但也有細水長流的溫暖。

Advertisements

日本高知縣有一對手工匠人夫婦——早川由美和小野哲平。

他們在旅途中相識結緣,又在事業輝煌時放棄城市生活,隱居梯田山村。

自建房屋,插秧種稻,餵馬劈柴,過著自給自足的小日子。

Advertisements

他們說,生活不是人生廣告,而是內心所選。

從青絲到白髮,兩人相互扶持,一晃眼竟走過了20年。

Advertisements

年輕時的早川是個精緻的文藝女青年,

因為買不到喜歡的衣服,乾脆自己動手做,竟慢慢成了日本著名的布藝家。

她環遊東南亞,一邊搜羅各種手工布料,一邊創作,作品經常在各地展出。

那時候的陶藝家小野靦腆不愛說話,埋頭跟陶土打交道。

Advertisements

明媚又溫和的早川像一束陽光照進他的世界,兩人很快走到了一起。

他們攜手旅行,一起創作,去泰國、寮國、印度、尼泊爾、馬來西亞…

四處旅居,製作器物,看遍東南亞的風光美景。

Advertisements

旅途中,他們遇見了很多自給自足生活著的人。

男人們插秧播種,種出來的稻田整整齊齊;

姑娘們心靈手巧,手工紡紗織出來的布結實耐用又好看。

Advertisements

藝術家的眼睛總是敏銳,兩人常常感嘆:

「少數民族們生活雖簡單,卻被美麗的東西填滿。」

被沿途的風土人情吸引,他們也越來越嚮往與土地和自然接近的生活。

那時候他們已是頗有名氣的藝術家,一家人住在市中心的五層公寓,

Advertisements

夫妻倆卻在1998年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——

離開城市,全家搬到山村隱居。

「我們用外賣填飽肚子,把衣服交給洗衣店,把清掃交給鐘點工。

這些都是買來的生活,我們想要自己種出來的生活。」

他們在高知縣谷相村找到一處背靠山林面朝水田的土地,

把新家安在了層層疊疊的梯田之上。

沒有鋼筋水泥,小野和村裡的工匠師傅一起就地取材。

用山上的樹木、土和灰泥搭建出房子的框架,又用竹編和土混合建起了厚實的牆壁。

每一面牆都鑿開了大大的落地窗,

山間陽光可以自由在房子裡穿行。

餐廳和卧室空間並不大,卻足夠溫馨,

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鍋碗食器,

大部分是小野親自燒出來的作品。

最花心思的是早川的工作室,

無論從哪個角度,

一抬頭便能看到屋外的梯田美景。

陶藝家小野曾經夢想有自己的柴窯,無奈狹窄的城市裡難以實現。

如今放歸山野,他用三年時間在早川的工坊旁邊建起了一座土窯。

每天,小野都會背著籮筐到山上收集黏土做原料。

松木做柴火,燒剩下來的柴灰還可以給陶器上釉。

早川也會守在小野身邊,仔細聽窯的聲音,

看火的顏色,聞煙的味道。

守著跳躍的窯火就像守著一顆種子提心弔膽的春天。

有時候小野對自己的作品吹毛求疵,稍有瑕疵就會被無情拋棄。

可在早川眼裡,用心雕琢過的器物都有生命。

她經常會偷偷撿回丈夫丟棄的陶器,一番修飾之後端上餐桌。

然後看著小野驚呆的表情抿嘴偷笑:

「只要愛惜使用,它們也會成為好東西呀。」

小野對自己作品龜毛,對愛人早川的布藝卻總是欣賞。

早川喜歡用草木染、泥染的布,還有從亞洲各地收集來的手工土布創作布藝。

小野說:「早川她喜歡的事很多,並且每件都做得有滋有味,活得很快樂。」

一針一線雖是可見之物,卻也將眼睛看不見的東西縫了進去。

那些與技術和設計無關,將心,將靈魂,將活在當下的自己縫了進去。

早川也絲毫不吝嗇對小野的讚美:

「二十幾年來,我一直都在欣賞小野這一個創作者的作品。」

陶藝匠人和布藝匠人,兩人像照鏡子一樣,成了彼此最特別的「觀眾」。

每天小野出門工作,早川呢就在家裡埋頭做她自己的針線活。

算好時間,烹製好倆人愛吃的食物,等著小野回家。

食材自給自足,早川在房子附近開墾了一塊菜地。

種上南瓜,青椒,西紅柿…

喜歡什麼種什麼,一年四季都有新鮮的食材可以上桌。

剛搬來的時候聽村裡的老人說,「只要有土,就能活下去。」

過了一些日子,夫妻倆發現生活真的變得不太一樣了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