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去賬不滅!7旬老人「替去 世兒子還債」 孤島養雞6年「出行靠划船」謝絕捐款:錢來之不易

誠信是當今社會做人立身之本,也是一種財富,它似乎一般與商業行為關係密切,其實它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。


Advertisements

69歲的張雲獻一家是嵩縣境內唯一的一戶島嶼居民,6年前,兒子患肝病離世,欠下十幾萬外債,再加上白髮人送黑髮人,大叔一度有些抑鬱,不願意見人,帶著老伴兒和小孫子,住進了當地水庫中的一個小小孤島,種地、養雞賺錢償還債務。

如今6年過去了,張大叔過得怎麼樣了呢?


Advertisements

嵩縣舊縣鎮的袁子溝,原來是一個土地肥沃的地方,為了配合伊河濕地的治理,下游修建了一個小型水庫,再加上近年來不斷進行河道挖沙清淤,於是形成了20來米寬,2千米左右長的一個河中孤島。島上有6、7戶當地農民種植的楊樹和耕地。


Advertisements

兒子因病去世後,其實有很多宗借款是沒有借條的,也沒有人上門催債。張大叔卻說:「咱人是沒有了,帳咱還得認,誰家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,都是血汗錢。我一年還不起,兩年,只要不死,總有還清的一天。」

張大叔的窩棚裡,有一個幾乎翻爛了的小本子,上面是他挨家挨戶上門詢問記下來的欠賬明細,每還清一家,就劃掉一筆。


Advertisements

說起來養雞,還是女兒張顏芝想辦法拿出四萬塊錢(約18萬新台幣),幫張雲獻蓋了雞舍,買了雞苗,但大叔不懂養殖技術,再加上河島濕氣大,晝夜溫差明顯,剛開始嘗試大規模養雞,吃了不少虧,每年也賣不了多少錢。


Advertisements

經過媒體報道後,很多人知道了這個世外桃源一樣的地方,有人過來釣魚、觀光,也有人專程來看望張大叔,購買他養的雞。到了吃飯時候,老兩口總是忙前忙後,炒雞蛋撈麵條招呼,誰要是給他留錢,大叔還很不高興。

鄉、縣領導也乘船來島上慰問,叮囑他守好嵩縣唯一的這塊小島,電力公司也專門給架設了電線……


Advertisements

「我這個人是這樣,認準啥事,不碰南牆絕不回頭,也就是人家說的那硬骨頭吧。你說咱一個普通老百姓,何德何能,叫那麼多人惦記著?到現在,不怎麼養雞了,還有人經常打電話要雞蛋。咱是老害怕欠人情,還不起呀,兩年前,我就說賬還清了,不叫惦記我們了……」

島上的生活很清貧,養雞也沒有預期的那麼好,在一次媒體採訪時,張大叔撒了個謊:賬還清了。大叔的那個賬本,後來沒有再向媒體公開過,知道的人並不多……


Advertisements

大媽做飯的地方,是最早過來時候搭的簡易窩棚,石棉瓦已經老化,棚子裡會漏雨,除了放一些雜物,邊上的一間,充作廚房。

大媽告訴作者:「咱這兒也沒啥好吃的,不管誰過來,都是雞蛋麵條。今年經常下雨,買的小雞娃都死完了,雞也沒幾隻了。」


小孫子去學校以後,他們自己的生活其實更加節儉,小島上除了種一些花生、玉米之類的莊稼,平時吃最多的就是辣椒。

「要說現在政策是真不賴,上級給我在河南(舊縣鎮河南村)分的有一套房子,就是有點遠。娃子上學,我這兒養的還有雞、鵝、今年又買了幾隻羊,也實在過不去。叫她們奶孫倆去社區住,我一個人在這兒吧,她們又不放心,到冬天,羊一買,包括俺娃子,包括我所有的賬就都還完了,到那時候再說吧。」


由於今年嵩縣經常下雨,河水暴漲,小島上不少莊稼都淹了,張大叔種植的春地玉米,只好提前採收,並在花生田的四周堵上土沿,避免水泡。

「老家那房子已經扒了,我們現在是在親戚家舊房子住著,白天了過來喂喂畜牲,乾乾活,晚上就走了。村裡鄉裡領導天天給我打電話,河水大不安全,讓我把島上的棚子拆了,回村裡住。我老是不捨得離開這個地方……」


兩側河道挖沙越挖越深,河心小島的面積逐年減小,因為縣鄉領導曾經告訴張雲獻:「守住這塊地方」。張大叔和附近來島上挖沙的人沒少吵架。

「做人得守信用,上級叫我在這兒看著,是信任咱,我就不能幹那監守自盜的事。縣裡、鄉裡過來開發,我舉雙手歡迎,要是挖沙賣錢,我一百個不願意。」

小島地理位置特殊,三面環水,環境優美,大叔說:「電視上都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,就這一塊好地方,不能叫人給毀了。」


小孫子豪豪已經9歲了,跟著爺爺奶奶,承受著不是他這個年紀該有的負擔,收雞蛋、干農活,你可能想不到,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,手掌上就已經有了老繭。圖片攝於2017年,豪豪和奶奶過河送雞蛋。


河島上不知道什麼時候起,過來幾隻野貓,沒來得及收的雞蛋就被糟蹋了,開春買的小雞娃也被禍害不少,張大叔只好又多買一群鵝,幫自己看家護院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