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器物被老農花8元買回家,「當成水瓢」用了10多年,卻因「22字銘文」價值過億

在中國的各大博物館中,許多文物都令人嘆為觀止,比如氣勢雄偉的後母戊鼎,比如說製作精美的四羊方尊,至於說琳琅滿目的瓷器、金銀器,更是巧奪天工,即便是現代手工藝,也不見得就能複製出一模一樣的精品。然而,在天津博物館中,有一件文物絲毫不起眼,它的外形酷似水瓢,卻是當之無愧的國寶。如果說這件國寶居然是8塊錢徵集到的,是不是會讓您大跌眼鏡?

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,河北某地一個農民在自己田地里勞作時,就挖到了這件文物。因為它確確實實太像水瓢了,農民也沒有多想,就拿回去物盡其用。而且,這一用就是十多年時間。到了改革開放的時候,文物意識開始在民眾心中覺醒,這位農民想著自己家中的水瓢也是一個老物件,就拿著它請到了專家掌眼。

Advertisements

結果,這位專家開始沒有當回事。但在翻來覆去觀看的時候,找到了文物外壁上刻著4行22字的銘文:

上林共府,初元三年受琅玡。容一升,重斤二兩,工師駿造。

Advertisements

其實,這些銘文並不難發現,估計農民自己也曾看到過。然而它們是以隸書,一般人也沒看懂。這位專家來自天津博物館前身天津藝術博物館,以當時8塊錢的價格徵集了這件文物。雖然現在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,但在當時這是雙方都滿意的結果。

這件文物的價值就在於22字的銘文,讓小珏一個個來給您解釋。「上林共府」這四個字的含義,依然還有幾種爭議,但最廣泛的說法是:「上林」指的是西漢武帝劉徹修建的上林苑,「共府」就是供府,指的是供應物質的機構。這是文物在告訴我們,它的出身並不平凡,是皇家之物。


「初元三年受琅玡」中的「初元」是漢元帝劉奭的第一個年號。按照推算,「初元三年」即公元前46年。「琅玡」指的是琅琊郡,相當於現在的山東諸城附近。「受琅玡」是指這件文物是琅琊郡製作送至上林苑的。這句話是文物在告訴我們它的出生時間和地點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