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猛「老鮮肉」一夜爆紅!裸上身T台走秀氣場全開 意氣風發「真實年齡曝光」網驚呆:看不出來

2015年,拍了大半輩子戲的王德順絕對想不到,幾十年表演生涯帶給他的曝光度,遠不及一場30秒的走秀視訊。

北京國際時裝周上,他光著膀子走上T台。

白髮長須卻身材健碩,走起路來精神抖擻,這副意氣風發的姿態吸引了無數人。

一夜間,王德順這個名字紅遍全網,贏得了「中國最酷爺爺」、「老鮮肉」等稱號。

65歲學騎馬、80歲學打碟,85歲駕駛飛機飛上藍天…

王德順的一生堪稱傳奇,用他自己的話說:

「我沒有虛度年華,沒有浪費生命,這一輩子活得很充實。」

今天,我給大家講講這位傳奇爺爺的彪悍世界,感悟另一種人生。

王德順從來沒想過非得挑戰自己、突破自我,只是他從小到大的性格便是如此。

Advertisements

「想到什麼做什麼,還要做到最好。」

1936年,王德順出生在遼寧沈陽的一個普通家庭。

家裡有9個孩子,他排行老二。

父母對他們兄弟沒有什麼教育,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——自己愛什麼路自己走。

讀完初高中後,19歲的王德順去沈陽第一家軍工廠裡擔任一級電工。

一級工人一個月的薪水有42塊5,這是最令他感到驕傲的事情。

沈陽有個工人文化宮,裡面有教唱歌的、有教演戲的,還有朗誦,什麼興趣班都有。

Advertisements

當時上課不要錢,大哥就去報了個興趣班。

受哥哥影響,王德順也喜歡上了搞文藝活動,就把文化宮裡的興趣班報了個遍。

王德順這人吧,一向想什麼做什麼。

貪多嚼不爛。在別人看來,報這麼多班最後的結果只有一個: 一事無成。

但王德順這人最大的特點,不是想到什麼做什麼,而是做什麼都力求做到最好。

只要一下班,他就跑到文化宮裡學習。

你還真別說,靠著認真刻苦的態度,他愣是把所有的東西都學會了。

老話說得好:「技不壓身,藝不壓人。」

沒過多久,一個能夠改變王德順命運的機會來了。

1959年,軍工廠組建了一個演出隊。

Advertisements

不管是朗誦還是唱歌演話劇,王德順都表現得十分出色,被選進去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。

那是他人生中極為美好的一段日子。

演出隊需要到全國各地的軍工廠巡迴演出,一周換一個地方,不知不覺間,王德順完成了游遍全國的壯舉。

一年後,回到沈陽的王德順看到軍區抗敵話劇團在招人,進去的第一句話便是:

「你們招演員嗎?」

話劇團講求「一專多能」,大意是:

「你的專業是話劇,但你還要有別的能力,你得會唱歌、會跳舞。」

好巧不巧,這些王德順都在文化宮學過,面試過後,很順利就被招了進去。

在沈陽抗敵話劇團,王德順一待就是10年。

歲月帶走了他身上的青澀,讓他的演技變得更加自然深刻。

1966年,30歲的王德順談戀愛了。

這是他第一次談戀愛,也是最後一次。

Advertisements

女孩是團裡的女學員,看他的眼神很不對勁。

王德順察覺到女孩的心意後,也漸漸生了好感。

那年盛夏,一句你跟我在一起吧,就成了一輩子的老伴兒。

王德順這輩子最喜歡的就是演戲,這行幹了這麼多年,從未覺得乏味過。

Advertisements

可人這一輩子哪會永遠一帆風順、稱心如意呢。

「舞台上我彷彿是世界中心,所有人為我歡呼;可當下了舞台,我想的是今天菜市場的菜又貴了,這次得少買點。」

兩種狀態,讓人很難不產生落差。

但所有的事情,沒有最糟,只有更糟。

因為對事業的熱愛,王德順的小命差點交代進去。

1979年的一次演出,王德順昏倒在舞台上。

如果不是身邊的同事一巴掌把他打醒了,可能就再也醒不過來了。

當時王德順還挺樂呵,因為他當時演的是昏倒戲份,他以為自己的演技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。

散場後,他樂呵呵地騎著腳踏車回家,結果「咣當」一聲,連人帶車摔進了厚厚的雪地裡。

最後被路人發現,及時送往醫院。

診斷結果一出,他徹底懵了: 植物神經紊亂,竇性心律不齊,是心臟病。

Advertisements

醫生嚴肅地說:「如果以後演戲再這麼投入,就要變成神經病了。」

這是王德順第一次感受到事情的嚴重性。

他停了整整一年沒有演戲,轉為行政人員。

每到晚上閉上眼睛,他就會想到多年前的一件事。

那年他從外地演出回來,路過沈陽抗敵話劇團,壓根就沒帶思考地問:

「你們招演員嗎?」

這是沒由來的熱愛。

睜開雙眼,那種不能繼續自己所熱愛事業的痛苦和空虛全部湧上心頭,讓人無所適從。

念念不忘,必有回響。

當他看到聾啞孩子用肢體也能表現出的熱烈豐富的情感時,猶如醍醐灌頂。

表演是一種內在精神的外化,既然如此,又何必拘泥於台詞與形式?

「我要用啞劇延續自己的表演生涯。」

彼時,中國的戲劇史上還沒有啞劇。

妻子在中央戲劇學院導演進修班讀書,王德順是從妻子那裡了解到的。

有啞劇演員邀請妻子去看啞劇,她當場表示同意。

回到家裡,妻子把看到的所有內容都告訴了他。

有了能借鑒的地方,王德順逐漸摸索到了門道,還創作出了自己的啞劇——《農夫與蛇》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