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母多敗兒!白目媽「跪求」9歲兒上學 反被屁孩「PO照炫耀好心情」專家嘆:是媽媽的錯

跪著的父母,教不出站著的孩子。

就在最近,有一張圖火了。圖片中是一張朋友圈的截圖:文字部分為"開心每一天"

圖片部分是一位母親雙膝跪地。

而這張母親跪求自己上學的圖片,就是圖片中母親的兒子所拍。

看到母親向兒子跪地,很多人可能會說,這會不會是因為發生了什麼大事情。一個母親,怎麼會輕易向自己的孩子跪下呢?

但是事實上,這件事情本身非常的簡單:

兒子太過於懶惰、任性,小小年紀便不願意上學堂。

母親則用盡各種辦法,都沒能說動孩子,最後直接向兒子跪地,以此看作低頭的方式,希望孩子能夠上學。

很多網友光是看到這一跪,心中就一股涼意。是什麼樣的無奈,能讓母親跪向自己的兒子。如果是在現實中,估計很多人直接上手打自己孩子,無論如何也不會做出這樣舉動的。

沒想到,事情的結果更是讓人憤怒。

兒子不光不以為然,反而拍了母親的照片發了朋友圈,並配文"開心每一天。"

相信在知道這件事情的一些人,都會心疼這個母親,的確太辛苦。

可是,更多的人不僅沒有心疼這位母親,反而覺得"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",認為這是慈母敗兒的象徵體現。

畢竟,跪著的母親,教不出站著的孩子。

當富養沒了底線,孩子自然就失控了

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,集萬千寵愛於一身。家中6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,對孩子的要求千依百順。養育觀念也從之前「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」演變成了「再窮不能窮孩子」。

有錢人富養也就罷了,有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也把孩子當富二代養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。很多貧窮的家庭,父母不能給孩子富足的生活,優質的教育,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。這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往往卑躬屈膝,換來的多是孩子的索取無度。我想告訴貧窮家庭的家長,孩子對父母的感恩不是與生俱來的,只有孩子真正懂得父母艱辛後,才會對父母產生感恩之心。

心理學上有個貝勃定律,孩子一旦陷入這個定律,父母做什麼,孩子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。

什麼是貝勃定律呢?

貝勃定律是指:生活中第一次發生的事情給人刺激最大,第二次的刺激就會變小,多次重複後,人們就會變得麻木了。

舉個例子:當你路過天橋時,看到一個乞丐,於是你給了老乞丐10元,老乞丐會非常感謝你。後來每天走過天橋,都會給老乞丐10元。同樣的10元錢,對老乞丐的刺激已經沒有第一次那麼大了,他心裡開始慢慢麻木,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。

陷入貝勃定律的人都會有哪些表現呢?

1、對家人和父母,感覺理所應當,心中沒有任何感激之心。

2、別人給自己一點兒小恩小惠,就會感動到痛哭流涕。

3、對家人感到不滿,想要擺脫家庭,追求外面的刺激。

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已經陷入貝勃定律呢?

如果你的孩子陷入了貝勃定律,孩子多有下面幾種表現。

1、喜新厭舊,不懂珍惜

有些被家長寵壞了的孩子,有什麼好吃的,好玩兒的都會讓父母給自己買。食品和玩具沒有買回來,就非它不可。等真正買回來,玩不了幾天就丟在一邊。有些孩子丟三落四,鉛筆和橡皮丟了,找都不找,就讓父母給買新的。

2、態度冷淡

媽媽問:「兒子,晚上媽媽給你包餃子吃怎麼樣。」

「隨便,無所謂」

媽媽:「明天下雨,我把傘放你書包了。」

「哦」

父母幫孩子做了很多事情,得到的回應往往是「哦」「知道了」「隨便了」等冷漠的詞語。

3、埋怨父母

還有一種現象,多發生在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。父母辛勤工作,為孩子爭取更好的生活、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。可當孩子看到別人穿名牌,出國旅遊和留學時,就會抱怨父母沒出息,不能給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孩子陷入貝勃定律後,父母應該如何做?

當孩子有對家人關心和照顧麻木不仁時,喜新厭舊不懂珍惜時,經常抱怨父母能力不足的行為時,家長一定不能掉以輕心。這種行為隨著孩子的長大,會演變為冷淡、輕視、漠不關心的冷暴力。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辛,家中現在所擁有的都是父母辛勤勞動、努力工作獲得的,來之不易。讓孩子知道,即使是父母,也沒有理由理所應當為你做任何事。

在教育和引導孩子的時候,父母應該注意態度,避免使用抱怨、謾罵、甚至強迫的方式,否則會適得其反。想孩子變得謙卑、知足,感恩,父母榜樣的力量很重要。

Click to show more